|
管理学笔记第一章 绪 论
* r; g& [/ _1 w4 z' v0 J6 S一、管理的涵义% ]$ l4 I" R! v* V( `% M
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共同目标
6 ^! {% I) u& ?6 X定义:1 i! G$ w! g4 E. N R+ b1 ^7 U
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
' j1 h6 E5 ] @# a1 j( |* U; L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0 }& g, D& A& a2 L* P9 e* C
4 w# w2 d* A! U: |, q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 g6 O1 H/ J3 L g&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 l2 W) ^2 d/ k. I7 i$ }9 M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即正确地做事% M2 U: q I7 G( z
效果指目标达成程度,涉及活动的结果。即做正确的事4 N+ l3 p/ e7 X4 y; X9 r
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 \* h5 G+ U6 w( N8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 U3 X0 D8 Y1 v- @
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
8 x7 Y; Z0 ]( L, D) @$ C 3)牺牲效率的效果. Q/ h& ^: ~3 \. u! Y
( d3 g7 E T/ V4 c[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 k$ M) l- J; |9 X------答:有效果,无效率
j& |5 D- _! x7 m/ ~
# u0 f9 r3 S+ L8 E;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 F+ a# \& ]* B: Y [, O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
4 _) `& s6 a+ C9 N% C1 J* k: ` 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 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 B6 P4 ]2 B3 d2 H 共同的目标
( b$ u" O1 p$ y J' h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O" D4 ~* X5 h) A% W, J9 D6 r
/ y% ^& u) n/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什么是组织?
. K2 d1 P, `+ a; M
+ T- z# [. M2 \( ^( X3、 操作者:9 G1 T$ G; t5 B$ Z/ ?& z$ v: U
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Y3 X4 a6 Z) o7 L0 r$ M# G
上层0 D7 p$ d0 Z: [4 N% H3 R" k% @4 G
包括 中层
5 |3 E* I+ D7 ?. u) K! T* k4 ?基层 , a! @, ]" a1 B+ ~' C& E+ U
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实现既定目标。
+ c2 W5 w% q/ x! {, z* v: j0 |- b u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6 b) r% m _ D, Q3 L0 g
0 Z* V! U5 G* ?
5、管理的职能
: ^7 ~% g3 i: W+ v W/ I0 f4 g6 q3 d法约尔: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Z+ A" b5 v) t$ w& `- G+ U7 P9 {
孔 茨: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 ]# Z4 q4 u4 R9 J
{4 X$ P; I; h1 X- p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
1 U: {3 ~$ k$ T4 Y* r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8 j# G+ @& e9 }- L$ C) f- |# y1 `?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
\8 k$ g4 g9 m, ?( g( N?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
7 a- ^, u8 Y2 I8 j* B' M9 | J?组织中的层次; F; G3 S1 @! h! E& T& F2 C
?跨区域的可转移性* f" J8 x/ z2 z; [) f
; K3 ]; g$ y3 i/ t" E8 V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4 C& W: e* [1 B, |: X. j
基层管理者 15% 24% 51% 10%
% j- I% z B J中层管理者 18% 33% 36% 13%$ c+ N. u( B1 j$ d5 [9 X1 P" I- R
高层管理者 28% 36% 22% 14%9 K* @2 ?7 M4 |: T6 z, c
! w6 d T# o' C+ s
7、管理与经营
# U7 ]& l6 e) U% t- { 管理 经营 # q( _; X( r' ^4 D |
条件: 社会化劳动的产物 商品经济的产物
- R0 v; s6 Q# c4 n背景: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末期0 Y) Z7 O6 y o( r) v% x
目的: 提高效率 提高效益 + T3 b/ }; F% f) Z% f( {5 {
角度: 内向性(资源的组织利用) 外向性(环境). F# N6 N, p6 i3 Z
适用: 一切组织 企业- p0 d# Z" a2 d6 B
三、管理的性质
/ y5 I8 s$ r# ^# c1.管理的二重性:
$ V8 y5 B/ ~9 I: S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V8 v$ b& c* \" L+ o/ W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上层建筑、社会文化)9 g" `/ E/ c+ D
学习意义:(1)明确管理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4 o2 }- Z+ S% N, n6 t; c! L) S
(2)大胆地引进吸收5 t x5 C1 }4 X9 x' l! E
(3)批判地吸收3 e' x: P3 U7 k0 i- b5 [% r4 b0 }
(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1 ~: H: \$ Z: q- n$ G) Y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I& [7 d D1 k( ?7 a# b
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6 U4 s4 }! ^+ T9 ~8 E- h* c
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x) F* p; r5 H( a3 a
到目前为止,管理是否是一门科学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回答。因为,管理面对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设定完全相同条件的实验环境,而是分分秒秒都在变化着的内外环境,因而不存在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复验证的规律。
' z! j% o0 e/ ]! d) C% \6 o' [& q3 P' {
四、管理学
5 j# C( C4 ~ S7 R- [ 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 m; K' d1 h: ]2 [# {& i/ c2 V1.特点: 一般性、综合性、历史性、实践性$ H) k( z1 P) |6 L1 P) s" F
2.学习方法:(1)唯物辨证法,克服形而上学。3 |* _0 v3 @$ Y5 r# L
(集权与分权、奖励与惩罚、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等)
q z+ }) T \+ m4 @9 g (2)系统方法
2 {& a- J& a6 @% Z+ N, `& u (3)理论联系实际 P+ u1 n# c) H2 `& U% j5 `
% f: h5 a' ]' y) ?9 @& |
***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 M D* l/ q' ^: y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1 i2 F4 _0 {8 f! i! M
对管理者: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的管理者的系统知识。- @0 p% Y& ], A9 m! _. J2 w9 v0 z& T
对被管理者:学习管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 `. F' V( |8 T3 _2 g
+ T# Z" i8 s8 ?0 ]* Z' |( j6 o思考题:
2 \$ K: V6 q: K# _1.如何理解管理和管理者这二个概念?: W* J7 k% e3 S' ]& u5 e! E
2.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g# B( v" g' L8 t, }
! A; k, L3 w( H
例1-1 管理工作的特性
" W: X, ]7 I. h4 n9 p8 YA是某建筑公司安装部经理,B是安装部下属的管道安装队队长。上个月,A吩咐B带领一班人马去某工地安装一套管道系统。在工程验收时,发现这套管道存在严重的渗漏现象。公司经理认为A应该对此负责,哪怕管道安装时A正出差在外。同样,A会认为B必须对此负责,哪怕B已不拿扳头干活。$ o' B: T8 c% _2 f! |
请问:A和B为什么要对这一失误负责?他们究竟该负什么责任?
, Z+ N, e# i8 `; @) \ + D$ X( h6 U6 C. `% y
第二章 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8 e4 k D* d3 n" N
管理实践活动 管理思想 管理理论
# w1 W6 c2 z& @ L古代中国:“得民心者得天下”, 秦始皇:“车同轨,字同文”# v1 l8 E+ g. ]4 I9 c" f
希伯莱人的领袖摩西:授权原则和例外原则$ q: D4 }4 Q/ i, r& L- d' R
) x8 f5 H: m) Y1 J- ?8 y一、管理学理论的萌芽 (18、19世纪,工厂制度早期)1 p! E( n; V, d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劳动分工理论。 200 48000- f4 _) e! W$ p1 V! l# P
Specialization:专业化 提高劳动熟练程度
/ v" p% c# W0 s+ Q$ TSimplification:简单化 3S’ 优点 减少工作转换时间% \8 g/ ~1 V; v6 a/ H; U
Standardization:标准化 利于发明专用工具、设备
# `$ e1 n4 L1 @2 F' b
$ B( O3 n E7 x$ r8 G1800年,Jr.Watt & Boulton: 苏霍铸造厂* K" n7 X0 f* W
实行: 分工、专业化、成本核算、医疗、福利制度8 P& s0 J( G' M5 y7 i( z
" {; W' R) x [
1810年,罗伯特?欧文: ---- “人事管理之父”" f" A5 D; P: {* ?8 |3 h
缩短劳动时间、禁止雇佣童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
3 M7 {1 v* U7 u& t) v M" w) U; ^* E2 b% h( c
1832年,查尔斯?巴贝奇:分工可减少工资支付,提倡利润分享制度. G) t. ^4 u: I$ _$ u
3 F$ }, j+ l9 O% ~, c二、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B' z X- R7 r" {, c# m S) R
(一)科学管理
" G% s2 _1 S- |8 z# b0 q) Y. |9 ~?背景:美国的“管理运动”
- J0 \4 P" c$ {6 i生产规模的扩大与传统管理之间的矛盾
3 L1 Q2 f. v3 e$ h# t 劳资矛盾
! o4 o+ P8 v! Z2 Y/ L3 L 效率低,生产能力利用率不到 60%0 Q( G4 w. k+ N& b: g' @' s
?代表人物:泰罗(Frederick W.Taylor,1856~1915)4 a+ K* s" |: x# P$ W% @
(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1915年去世)/ D$ A: M0 {1 _1 }8 H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如何提高效率
8 B. V0 M A v! I泰罗认为,造成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工作指派和劳动方法不合理;分配不合理;组织和管理原因。+ B/ Z _& |) n( J3 l/ q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 r; o* h3 Q* _+ Q- u$ V0 z4 ~1) 标准化操作方法(并用这种标准化方法来大批量培训工人)/ t9 {! x0 J; X- K, ^5 D! L! y
2) 工作定额原理(把按标准化方法完成的日工作量确定为工作定额)$ y$ c4 `, @4 Z2 o4 \3 K/ \
3) 挑选、培训“第一流工人”
V( E- w; c$ `1 ]# r& |" G; }4) 差别计件工资制( K" |3 p. `$ v$ J8 ~$ p: w
5) 改进管理方法: 计划与执行职能分开" T L* S: p/ S- u% l5 c, W8 y9 L
实行职能工长制
N) f+ ~. c) ^2 H 例外原则
; w5 l5 E' V: o8 x# \2 I! C?科学管理的其他代表人物:亨利?甘特、福特、吉尔布雷斯夫妇等。
/ @8 f0 H' ?) k, C8 v/ P" _ C?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
4 x, O$ O$ l' t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
i' j9 f$ ?& w: J5 ^5 L/ ?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9 F& Y) O3 ?0 D" p' [
7 X% d2 [% N" A; w7 W2 Z# a(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4 g+ [* T" i( f6 \- [5 j8 a4 A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他认为,应建立一套公认的普遍验证过的原则、方法。' M1 r" z* O1 S( e
?主要内容:
$ A7 W# N/ z4 o7 d( d! r( M1.管理是经营的职能之一( _; @- }0 e: z
2.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C$ V4 R ]/ p
3.十四条原则:4 a E3 ~7 u8 N$ O5 Y9 r
(1) 分工:用同样的劳动得到更多更好的成果。# h4 \. e! P! A! D% [ Y
(2) 权力和责任:凡行使职权的地方,就必须建立责任。责权对等原则" n: V( x# e; a& {/ C; J B. Z
(3) 纪律:纪律严明是有效开展组织活动的必要保证;纪律作为对协定的尊重,必须做到使劳资双方都清楚明了、并为双方接受。0 j; g% D3 ~+ z2 N
(4) 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只接受一个上司的命令。 A B C
' Q. `0 H8 O0 e$ ^(5) 统一领导:对于目标同一的活动只能在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h9 r @# ~, E1 n) [
(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前提:二者一致!2 Y- j) i) l1 l$ U- A! q6 l/ |
(7) 人员的报酬要求:a.劳资双方满意 b.能激发热情 c.公平
. Z2 M }& q) f4 q, Y# y3 h# Z5 o(8) 集中:权力的集中或分散无所谓好坏,只是尺度问题。
# P7 ^& B8 E6 K(9) 等级制度:下级服从上级(一般不能违反,但应与保持行动迅速相结合 ----“法约尔桥”)。) D, E( e) Y" a; H7 Q5 ~6 E/ S# |/ f
(10) 秩序:“有其位,在其位”。
" c4 z7 p- }+ B n9 |(11) 公平:主管人员对其下属应仁慈、公平,才能使下属表现出热心、忠诚。7 q$ |. r8 z7 l( ?5 c/ ~3 k
(12) 人员的稳定: 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
i- S, Y/ F+ v3 E(13) 首创精神:鼓励、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使组织充满活力。
8 i) z5 _# A" e- v, q(14) 团结:交流有助于团结,禁止滥用书面联系的方式。( \! c1 j2 k& E/ F2 w
- ]2 A3 J9 [9 J* ^- j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7 ^/ W. a& q2 D8 V) b
[德]韦伯:(Max Weber,1864-1920) 终身是一个学者,研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组织理论之父”
7 p4 M$ \) q k贡献:提出所谓“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Bureaucratic Model)(行政、科层)
: {. a7 ^' [8 m/ @8 N核心:设立公职。(权力的承袭通过职位,而不是依靠世袭或个人魅力)
# |! W+ p3 d- P% y# I特点: 1)明确的分工( x/ r" Y% t& Q& M9 g) c
2)清晰的等级
( |9 J( a% H& J! F6 m( D 3)详尽的规章:强调规则化* j7 Z0 E, e# K! Q+ I$ ^' S7 R% S
4)非人格化的关系。理性意志代替个人情感* {: `8 {5 j R( u; o
5)管理人员职业化:固定的薪金和明确的升迁制度; I3 v( O/ n5 p7 ^' s
优点: 1)稳定2)高效7 P' r, N$ w8 p3 {+ @
(有助于杜绝任人唯亲、组织涣散、人浮于事等现象)
" D, t& q. R1 s0 K7 s6 ?8 e9 d! b( k+ O/ \
三、行为科学阶段(30年代后) J: |8 I( Q* }3 y1 D0 \
?背景:
6 A/ S4 @7 v* T8 _! o: p) n9 d?梅奥及其霍桑试验:(George Elton Myao,1880-1949)(1933年发表《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 \' R4 h$ x) D, r6 b @
?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8 N9 ~# ?4 a+ r1 F9 ?9 |(1) 工人是“社会人”,非单纯的“经济人”
9 W9 C) W- R4 L* y) W( k(2)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6 G# O: b# T1 }* A
(3)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满足员工需求来达到组织目的。1 m# Q- u! g% e
) t6 c& E# b& B. @2 C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二战后 --- 60年代)5 Y- i _5 O5 P7 b m$ [' n% @
孔茨称其为“丛林”! w! E: e6 K6 a1 y' x# H& g
1、社会系统学派
* s# q' z$ z: N) m/ R b: C?创始人:巴纳德(chester 1.Barnard,1886-1961),曾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1938年发表《经理人员的职能》) _! w$ g/ q0 h8 M6 B
?观点: 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有三个基本要素:
0 \! `2 ^* N& i! D 共同的目标
& V, |4 u4 }5 d6 V5 V9 ?: N 协作的意愿 ------ 取决于诱因与贡献的平衡# D8 d- ]9 Y* h# u4 R" }5 M7 g
信息沟通
" ^6 J! {+ b: D: W* C' Y- l! }) F% v?经理人员的基本职能:确定目标、提供诱因、建立维持信息沟通网: X, d1 X6 ^# `+ }6 C! I
6 c$ {) a3 C F2 Y2 d& ~2、决策理论学派5 K% R% `& a* v* D% O9 e: l
?代表:H?西蒙(Harbert A.Simen,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8 c$ }$ h! _+ L0 \+ h?主要观点和贡献:8 G; N- P5 q% C- d4 ?- d, q
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全过程。
% J) H i6 |( \ 2)决策的准则------“令人满意”0 n% A6 ?' H7 K o
3)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
9 k9 [% p. v# a" W; S$ l) L! e, l7 [# G g; E
3、经验主义学派
: S j7 s2 J6 Z+ T?代表:德鲁克(Peter?F?Drucher, 杜拉克)
! q0 t$ |( N% t2 X, b' U, k?主要观点和贡献:
; k& ^' o4 @6 k$ o$ j# U% }# H9 o 1)应以大企业的管理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2 U2 s- h# O6 x
2)目标管理5 _; P v' {6 S' S
$ x2 a. \5 S4 `% ]$ X4、行为科学学派$ `. ~) P1 p. Q5 T( G% r
?创始人:梅奥7 I7 ?! @/ Y; q: M% w! P' {
研究个体、群体、组织、领导行为。------ “激励”9 B3 Y# E) J2 H" t
# h& n% v. ]5 j0 V8 }
5、管理科学学派: x2 v7 W o* a) }6 ^/ j$ e4 Y
?代表:伯法& V4 s$ p' l0 F
?理论基础: 运筹学 + 计算机
' P4 s8 `* D6 Z6 G+ `4 {4 Y* Q(模型 + 程序)2 W$ i' k2 J U: Z* X
) l% B$ Y* i# s2 u* K
**管理过程学派
: J1 S& N$ N& A5 D: \- `7 C孔茨:Harald Kontz( 60年代初 )4 n2 D- @& s8 F2 y
主要观点: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人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