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7-11 17: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主要国际贸易理论
第五章 主要国际贸易理论0 U2 i2 h; W$ ^6 F$ d" i
一、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理论
$ O5 c9 u$ T3 M! e: Z 1. 绝对优势理论5 Y- Z/ s% S l" a+ {: r6 `+ O
⑴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提出的。; G: a* v9 t5 H! \+ r8 k
⑵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3 L* l+ r& F0 l4 Z$ Q2 f
⑶理论:每个国家都应只生产它擅长的产品,然后用来交换别国所擅长的产品,这比各国各自生产自己所需一切东西更为有利。# {+ I) z) @6 s) V' W. r+ M
⑷相关名词:①绝对优势:当一国能够用同样的资源生产比别国更多的产品,从而使每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低于别国,则称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②自然优势:是超乎人力范围之外的气候、土壤、矿产等优势。③获得性优势: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逐步形成的特殊技术或技巧等。
4 f3 E& H2 c, B8 W2 ` ⑸绝对优势来自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势,可以用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来衡量。
, q& U0 [ Y! e* u$ C% V! V& o ⑹片面性:只能解释国际贸易中的小部分交易,即一国至少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
5 C5 T0 T ]6 h8 I, }: r3 X 2. 比较优势理论" _; t$ K' ~, l2 K6 [2 w. V
⑴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大卫•;李嘉图提出的。* A5 g7 [& ?+ D+ e) M( V4 w* \
⑵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6 [3 X, b. G9 m/ _7 g ⑶理论: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各国应按照“两利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交换,即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d! C: ~/ C. u! f* r" Y- @
⑷比较优势理论是经一系列的假定为前提的。这些假定包括:" g& ^2 a9 g, [& _
①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生产两种产品;( s8 M, B+ q1 G' s
②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没有熟练与非熟练之分;
+ x+ w' B; x! I, P ③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
w/ o2 ~' `8 L, V0 D* p) Z; O ④没有运输费用;
% S6 h9 i( \ B" i ⑤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并在一国国内自同流动,而在国际间则不能自由流动;5 x2 ~ B' T0 n
⑥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国际间实行自由贸易;
# A" H* S$ D$ M ⑦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3 @5 T1 n r* ?9 H: U; i$ o5 K8 [
⑧不存在技术进步。0 {2 j: k* K8 P" ?7 N
二、要素禀赋理论* I8 U$ U0 d/ z5 N9 E n8 s1 E3 |
要素禀赋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之影响》)和俄林(《域际和国际贸易》)创立的,也称为赫—俄理论(H—O理论)。 A! a; m/ C ~4 o* J: z u
1. 赫—俄理论的假设条件
& |8 `' `# z6 G4 C( s* L ⑴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两种要素;
4 ]# r1 P; M2 ^1 Q ⑵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使用相同的技术,即生产函数相同;% x: B9 e2 P0 c5 b S5 k/ [, b
⑶两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规模收益不变,即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的增减而变化;' d1 {8 \; `+ J" I* y6 w( U. J. y6 [
⑷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间则不能自由流动;% d: k# y; y6 O. V; U3 I4 A$ g+ j
⑸没有运输成本、不存在关税或非关税壁垒;
9 l* |2 `! N, [" P ⑹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 H% ~. j0 @- Z1 L2 \
⑺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每个国家的总进口额与总出口额相等。
2 L7 m7 I. j3 H' D- c( E 2.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8 F( i R! R8 t8 i; I8 V 可以分为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和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也称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不仅包括要素供给比例理论,还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1 I/ N% p6 T4 x# y- m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8 s- t/ p, |+ L/ }
⑴商品价格的国际约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 ~, H/ \6 y# R
⑵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y) A: \+ U! s. \7 n9 i
⑶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0 S! }0 M7 @# H U& K6 S1 s1 a, e ⑷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8 `. t- X# ~7 ]% f+ s' L 3.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5 v$ A; g7 {8 f, [7 g 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指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这一理论合称为赫—俄—萨(H—O—S)原理。
9 p; o1 Y: L- y- o* W3 {+ R3 r ⑵主要内容:由于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而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国际贸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从而使得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
% q T1 s1 P8 ~! o8 j2 ]/ M 三、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8 z+ P) r& [* A. [7 H) c 1. 里昂惕夫之谜3 v& i1 |9 \& f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 H—O理论相悖。
* g, F( z) m( p0 o6 A 2.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4 k J% D9 ?) G8 w4 Y s& d4 b ⑴劳动力不同质6 ]" c0 i3 s1 k6 r7 k3 B% f
⑵存在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投入教育、职业培训、健康保障等项上的支出。
! m. E& m" i2 ^ ⑶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0 h V H9 U, r$ m5 u: x$ t j
⑷自然资源稀缺% Z5 ~; u. M# d
⑸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某一特定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 X, t& O$ |) g, \6 ~4 ` 四、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9 ~1 _0 {+ T7 D# Z 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2 ^8 d/ r; a( L) D* I2 E5 ?
美国经济学家弗农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说”。经历三个阶段:⑴产品创新阶段。⑵产品成熟阶段。⑶产品标准化阶段。# C5 i9 Q( h% P8 {( v9 ?
2. 对产品生命周期图形的说明(看书,了解)/ I; [9 H0 I( d3 p" |$ e
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动态含义表现为:7 t8 f/ q; U: S- z! u! n7 o
⑴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
9 g( Y5 s- p. a: U5 O: K ⑵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9 ]4 o; q- ^) j" [* E
五、新贸易理论% |4 O7 B# p& f& f, A I3 T% {7 M
1. 新贸易理论的产生1 a/ b& z a& r
⑴1959年贝恩的《产业组织》一书问世,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7 \( T6 s( @" J0 e& ~# B ⑵1985年,克鲁格曼与赫尔普曼合著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中,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内分工和贸易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建立了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垄断竞争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模型,被称为新贸易理论。' @# I7 w9 i; d( m/ F! x Y) }
2. 主要内容
7 \. W6 ^% z3 `! m, ] ⑴由于存在大的规模经济,在许多产业世界需求只能支持少数几家公司赢利。: ~6 j' G6 T8 \: T3 S+ j9 ?
⑵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的出口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可能仅仅是因为它幸运地拥有一个或更多个公司较早地生产了这种产品。
6 N- _. z/ n: a- B 六、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Z9 y" Y6 p$ g- n z* T8 p ^ 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的变量包括:①要素禀赋;②需求状况;③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④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此外,机会和政府是两上不可或缺的因素,即附加变量。
7 p# Z. B: |0 f6 H6 Y: B; ] 1. 要素禀赋# z1 j9 `4 R3 `8 X! {& Q. \
一个国家在生产要素方在所处的地位,这些要素包括参与某一产业竞争所必须的熟练劳动力或基础设施等。
5 H* j) G# D1 L/ ^5 J 2. 需求状况
# c' u# A8 T& ]* U* g% U* V2 m( g 国内市场对该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特点。0 s$ D, x4 y. M7 Y! I2 H8 @
3. 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
. @* O+ q* T) [; @# N; u 国内是否具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行业和辅助产业,是决定一国在某一产业中竞争优势的第三大因素。$ \. I& ]( a: i/ v' I
4.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k& w5 O5 C3 F! G
5. 政府的作用 q, l& q+ B4 [4 a# w
⑴关注特殊要素创造,加强教育、科研文化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3 J5 _# k' ]; K
⑵避免干预要素和货币市场,由市场引导资源流动;) T& R4 U* {4 n; D, @" Z7 s$ C
⑶实施严格的产品、安全和环境标准,迫使企业改善质量、升级技术;7 w3 n1 o9 u$ l q8 [5 `; @
⑷鼓励持续投资于人力技能、创新和物质资本的目标;( I& B1 x- `& S3 t9 W+ k7 s! m4 k: E
⑸放上松管制,限制垄断,鼓励竞争,实施反垄断法;
* \. J' F9 Y) G% [# [2 F4 ` ⑹拒绝管理贸易政策和手段,开放市场,鼓励内外竞争,促进企业创新。# {" l: `5 f. w/ k& N( z%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