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强烈推荐!中国海洋大学考研参考手册【20110331更新】专业课书籍低价促销海大人论坛考研交流QQ群
查看: 1913|回复: 1

绝代风华——张爱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7 17: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读张爱玲,总有大片大片的猩红在眼前,还有那陈旧的老式家具,飞扬的鹅毛扇,空气中好像总是漂浮着岁月的微尘,他刺激着你的眼睛、鼻子、耳朵,让你不自觉地感到岁月的悲伤。 读的多了,悲伤淡了,就不得不去佩服这个女人的透彻,男女之间的一切,在她眼中变得那样的狰猽、脆弱,但却又是那样的真实。张的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倾城之恋》,沦陷的城市成全了一段乱世的爱情,结局不可谓不圆满,但却怎么都称不上是美好。一个自私、世俗的男人与一个自私、绝望的女人的爱情说破了只不过是一笔交易,平静的城市里,男人永远会有他讨价还价的机会,女人永远有着咸鱼翻身的资本,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爱情只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种调剂,一场游戏。当城市被战火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当一切都要沦陷在战争里,爱情突然之间变成男人和女人之间唯一能够抓住的东西。这场感情的交易,由于战争的催化很容易的成交了。看上去,爱情终于战胜了战争,但是只是看上去而已。很是惊讶于张的睿智,一眼看清那份没有爱的爱情的本质。现在人的爱情多数复杂、迷茫,虽然不乏浪漫与感动,但在现实的冲击下,最终的爱情终究变成一场无奈的“倾城之恋”。 张爱玲最著名的长篇莫过于《十八春》,即《半生缘》,据说这部小说的结尾张曾经几易其稿,但不论怎样,但唯一改变不了的是曼桢与士钧的悲剧。自己其实不太喜欢士钧这个角色,总觉得这个男人身上有种与生俱来的懦弱,即使没有曼璐的出卖,以士钧的性格,外界的各种因素也会将两人分开,所以看到曼桢的悲剧,不知不觉也将士钧看作了刽子手之一。但无论怎样,最初的那一段时间里,两人是幸福的。但张的小说,即使是幸福的时刻,也只用淡淡的略带悲伤的语调,让人感觉幸福原本就是带着忧伤的,而且一闪即逝,所以不敢对幸福有太多的期望,因而曼桢与士钧的悲剧也就显得理所当然,小说最后,曼桢的那句“士钧,我们会不去了,真的回不去了”是对命运捉弄的诘责,又透着对生命轮回的无奈,带着前世的回忆,曼桢最终幻化成一个灰色的背影,消失在士钧的世界。 《十八春》里除了曼桢与士钧爱情,还有叔惠与翠芝之间若有若无的感情。《十》中的翠芝相比于曼桢自然风采自然要暗淡很多,但是却也有自己独特的灵魂,那么轻易的就对一个人动情了,但不幸对象偏巧是自己定亲对象的朋友,偏巧又是一个懦弱的男人。翠芝的感情就那样只在自己的心里轰轰烈烈的燃烧了一次,之后再也没有了踪影,别人不知,她从此也装作不知,只是曾经存在过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让他从记忆中消失,所以她不敢见叔惠,不敢面对曾经有过的美好。 张好像对爱情不抱有任何的希望,所以在《十八春》里,没有一个人的爱情是完满的,但即便是这样的悲剧,她也从没有用过浓重的笔调,只带着那种淡淡的口气,冷静地看着自己的故事中人物命运的沉浮,她只是个局外人而已。 张爱玲的东西读多了,就不敢对爱情有太大的期望,不敢轻易相信一个男人的承诺。每次读她的小说,都会有种很累的感觉,明明是极其晴朗的天空,在我感觉起来,早已隐晦不安。自己终究把握不了这样一个看透世事的女子,文章写到这,自己已经精疲力尽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9-20 14: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厉害啊! 看的很透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大人论坛 ( 鲁ICP备0903527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9 19:54 , Processed in 0.05346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