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品德高尚,敏思务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海洋世纪发展需要的海洋文化研究和港口、城市与区域开发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掌握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历史地理学基础理论与系统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海洋文化研究和港口、城市与区域开发管理的工作能力,能够在本学科及相关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毕业后能胜任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或政府文化部门、海洋管理部门、港口与城市规划建设部门、旅游开发与管理部门、国土资源与环保部门、经济产业与贸易部门、对外文化部门、地方史志部门、新闻出版部门等领域的工作。 课程设置一览表 硕士学位公共课 序号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周/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任课教师 | 备注 | 1 | 10110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1 | 1/18 | 1或2 | 李元峰教授 王安东教授 | | 2 | 1011002 | 自然辩证法 | 2 | 2/36 | 1或2 | 李元峰教授 | | 3 | 1011004 | 外国语 | 4 | 6/108 | 1和2 | 英语教研室 | |
硕士学位基础课 序号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周/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任课教师 | 对应方向 | 1 | A-1 |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 2 | 2/36 | 1 | 孙立新、赵成国等 | 所有方向 | 2 | A-2 | 历史地理理论与方法 | 2 | 2/36 | 1 | 李玉尚、朱建君等 | 所有方向 | 3 | A-3 | 海洋文化与社会 | 3 | 3/54 | 2 | 曲金良、马树华等 | 海洋文化与社会发展 | 4 | A-4 | 城市文化与管理 | 2 | 2/36 | 2 | 张胜冰、修斌等 | 城市文化与管理 | 5 | A-5 | 中外文化交流史 | 3 | 3/54 | 2 | 修斌、闵锐武等 | 海洋交通与文化传播 | 6 | A-6 | 海洋环境与区域变迁 | 2 | 2/36 | 2 | 左军成、李玉尚等 | 海洋与区域环境演变 |
硕士学位专业课 序号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周/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任课教师 | 备注 | 1 | B-1 | 海洋历史地理学 | 3 | 3/54 | 1 | 曲金良、孙立新等 | 所有方向 | 2 | B-2 | 中国历史地理要籍选读 | 3 | 3/54 | 3 | 黄亚平、杨秀英等 | 所有方向 | 3 | B-3 | 中国文化地理与旅游开发 | 3 | 3/54 | 3 | 赵成国、修斌、张胜冰等 | 城市文化与管理 | 4 | B-4 | 港口、海路与国际关系 | 2 | 2/36 | 3 | 孙立新、蒋锐、修斌、闵锐武等 | 海洋文化与社会发展 / 海洋交通与文化传播 | 5 | B-5 |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2 | 2/36 | 3 | 李玉尚、朱建君、马树华等 | 海洋与区域环境演变 |
硕士专业选修课 序号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周/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任课教师 | 备注 | 1 | C-1 | 历史地理研究专题 | 3 | 3/54 | 3 | 曲金良、孙立新等 | 以下任选4门 | 2 | C-2 | 中国海疆与海防史 | 2 | 2/36 | 3 | 闵锐武、朱建君等 | | 3 | C-3 | 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比较 | 2 | 2/36 | 4 | 孙立新、闵锐武、朱建君等 | | 4 | C-4 | 中韩文化交流与比较 | 3 | 3/54 | 4 | 赵成国、修斌等 | | 5 | C-5 | 中日文化交流与比较 | 2 | 2/36 | 4 | 修斌、赵成国等 | | 6 | C-6 | 港口、城市、区域历史与当代开发 | 2 | 2/36 | 4 | 赵成国、李玉尚等 | | 7 | C-7 | 中国文化艺术法规与管理 | 2 | 2/36 | 4 | 张胜冰、修斌等 | | 8 | C-8 | 城市景观与文化艺术遗产管理 | 2 | 2/36 | 4 | 曲金良、马树华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