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加入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强烈推荐!中国海洋大学考研参考手册【20110331更新】专业课书籍低价促销海大人论坛考研交流QQ群
查看: 3569|回复: 4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0 09: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简介 

文学院自1995年建立中文系,招收本科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2002年申报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2003年获得通过。中国古代文学硕士专业点设6个研究方向:古代戏曲学、古代小说学、古代诗歌研究、古代散文研究、古代文论研究、民间文学研究。
本专业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3名。学术带头人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和学术地位,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专著十余部,在国内重要刊物发表论文几十篇,获省部级一、二级奖多项,并完成、承担省部级项目多项。
文学院有资料室1个,现有藏书1.5万册,期刊25种;另有研究生电子资料室1个,备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典籍的电子版,有服务器等设备,可供30人同时查找资料。校图书馆也有部分本学科资料用书,基本能提供硕士点教学和科研用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研究生应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坚持“三个代表”,拥护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爱国、向上、自尊,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品质,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修养。
本专业研究生应掌握比较广博、坚实的古代文学基础知识,具备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能力,在古代文学的某一个方向具有比较深入的专门知识,并能了解和掌握前沿学术动态,具有一定的独立进行科研工作能力。
本专业毕业研究生可在科研单位、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也可在编辑出版和电视等媒体、党政机关、国内外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一)中国古代戏曲研究
中国古代戏曲包括戏剧与散曲,是中国文化的特色性文学品种之一,曾产生过元曲、明清传奇以及昆曲、京剧等著称于世界文学艺术史的辉煌成果。昆曲于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与西方自亚里士多德《诗学》以来文学研究首重戏剧的传统相异,我国严格意义上的戏曲学20世纪初由王国维创立,从此方成为国学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其研究范围包括先秦中国戏剧起源、汉唐中国戏剧发展、宋元中国戏剧与散曲成熟、明清中国戏剧创作出现巅峰之动因考索,京剧与地方戏演艺史之梳理,以及各代戏曲理论的整理分析等亚学科。
研究理念与方法主要有:一是采取比较研究之法,以西方、印度、日本等异域古代戏剧及理论成果作参照,总结中国戏曲的发展规律与个性价值。二是采用文献考索之法,对影响中国戏曲发展的各种关键因素做出实证性的科学说明。三是采用理论阐释方法,对历代著名作家作品及其创作流派进行美学的解析与评价。
本方向研究终极目的在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中国传统戏曲与世界戏曲的交流对话,为当代影视文学创作提供借鉴,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二)中国古代小说学
中国古代小说分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大系统。白话小说曾产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四大奇书与集中国文学之大成的巨著《红楼梦》等,对中国人民的心理性格至今仍发生着深远影响。
古代小说学的现代研究由鲁迅、胡适等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立,为“五四”白话文运动暨现代文学革命提供了根据与资源。从此成为传统国学中一个最年轻的热门学科。其中,有关《红楼梦》一部书的研究成为专门的“红学”,更是前所未有。
本方向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的嬗变规律研究,明清白话长篇名著的专门探讨,特别是对“红学”的深入探讨,以及对近代小说的研究、小说的异域影响研究等等。
本方向研究方法,一是采用比较文学之法,在西方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之间作外部比较,和在各名著之间作内部比较,从而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总体特征以及各名著的个性特点做出科学论断说明。二是采用知人论世的考据之法,系统整理有关历代小说的文献资料,为深入理解作品和总结我国小说理论成果建立切实可靠的基础。三是采用理论批评之法,借用西方叙事学、接受美学等新理念、新方法对各名著展开有效的美学分析与评价。
本方向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弘扬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中国小说与世界小说的沟通对话,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借鉴,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三)中国古代诗文、文论研究
中国诗歌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本方向研究包括古代诗歌发生、发展及其诗体嬗变历史规律的探讨,各代诗歌的诗体特征以及名家名作的专门研究,以及对历代诗歌研究成果的清理总结再研究等等。
诗歌研究一是采用中西比较之法,探索考察中国诗歌的表达特征和作为人类精神成果的普遍艺术规律。二为采取知人论世的考证之法,对历代名家名作及各种诗歌流派进行微观研究,揭示其个性特征。三为采取理论阐释之法,论析名作的美学成就与价值。四为采用翻译之法,把古代诗歌名篇精品介绍给世界,引起异域诗歌研究者的关注,促进诗歌研究的国际对话与交流。
散文是中国文学的正统文体。本方向研究范围包括古代散文的变迁史之梳理、各代名家名篇与流派之探讨、各代散文理论之清理总结再研究等。本方向的研究方法主要采取文化学的方法,即综合运用历史、哲学、美学、社会学等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发现证明有关散文发展与成就的基本问题。本方向之研究,旨在建立一门科学的文章学,为现代白话散文写作提供借鉴。
文论是对文学创作的理论阐释,中国古代文论遗产丰厚,包括诗论、文论、词论、戏曲论和小说论,相对于西方文艺学有自己独特的话语系统和思考方式。本方向研究范围包括古代文论的发展史之考察、各代文论名家的观点之研讨、中国古代文论相对于西方诗学的个性特征、中国文论参与世界文论建设的可能与途径等。其研究方法,一是借用现当代的科学的逻辑的理论,重释中国古代文论,把概念、话语作对应翻译,使模糊、不确切的概念变成为清晰、确定的,不可分析的论断变成为可分析的,感悟的评点变成有体系、可讨论的。二是用传统的考据法,将富有特色的文论范畴、命题、思维方式等,放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条件下阐释、鉴别、比较、引申。三是将从总体上探索不同时代不同理论观点之间的递嬗演变,于提要钩玄中见出中国文论自身的总体特性和内在规律。本方向之研究,意在开掘中国的原创性文论话语资源,参与世界文论的对话与建设。
(四)中国民间文学研究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语言艺术,是民众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文学艺术的源泉。中国是世界上民间文学资源最为丰厚的国度,产生了难以计数的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等作品。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非作家文学形态,民间文学是中华文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方向的研究范围包括古代民间文学各文类的起源、演化、特征、形态、流传、功能研究,不同时代具体作品的钩沉辨析,民间文学各文类间及与作家文学间的互动关系等方面。
民间文艺学是新兴边缘学科,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本学科的历史地理研究法、结构主义故事形态学方法等,并借鉴比较文学、原型批评、精神分析、文化研究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阐释。
本方向研究,目的在于重新认识并提升民间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发掘民族精神底蕴,弘扬民间文化精华。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09: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

姓名  出生年月  职称  是否博士  是否博导  学术专长
杨栋           教授  是       否  曲学与元杂剧
李扬           教授  是       否  民间文学
刘润芳         教授  是       否  中西古代诗歌比较
王庆云         教授  否       否  明清小说
张胜冰         教授  是       否  诗学
牛月明         副教授  否      否  古代文论
赵海岭         副教授  否      否  古代诗歌
冷卫国         副教授  是      否  古代散文
薛海燕         副教授  是      否  明清及近代小说

 四.学分基本要求
硕士生学位公共课须修3 7学分

学位基础课须修38学分
学位专业课须修28 学分

专业选修课须修24学分

前沿讲座须参加 4次以上2学分

教学实践(统招生)1学分

总学分30学分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09: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课程设置 等

其余部分请见

http://www.ouc.edu.cn/chinese/wenxue/jianlian/gudaiwenxue.htm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09: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专业文献必读目录(各方向书目中带*者,被规定为所有方向研究生必读书)
(一)戏曲学方向

*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
周贻白:《中国戏曲史纲要》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蔡仪:《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

叶长海:《中国戏剧学史》

青木正儿:《近世戏曲史》

任二北:《新曲苑》

任二北:《散曲概论》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

杨栋:《中国散曲学史》

(二)小说学方向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
杨义:《中国小说史论》

胡适:《白话小说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史稿》

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考》

蒋瑞芳:《小说考证》

朱一玄:《三国演义资料汇编》、《水浒传资料汇编》、《西游记资料汇编》、《金瓶梅资料汇编》、《红楼梦资料汇编》

黄霖:《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三)诗歌研究方向

*
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

王国维:《人间词话》

刘师培:《中古文学史》

钱钟书:《谈艺录》、《管锥编》

程千帆:《古诗考索》(上海古籍,1984

*
葛晓音:《八代诗史》

夏传才:《诗经研究史概要》

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

蒋寅:《大历诗人研究》(中华书局,1995)、《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中华书局,2003

王小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中华书局,1996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9修订版)

(四)散文研究方向

*
郭预衡:《中国散文史》

*
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增订本)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清坊刻本)

孙昌武:《柳宗元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孙昌武:《韩愈与唐代古文运动》(南开大学出版社)

高步瀛:《唐宋文举要》(中华书局)

朱迎平:《唐宋散文研究刍议》

(五)古代文论研究方向

*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1-4册)

王运熙等著.中国文学批评史(八卷本)

徐中玉主编.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题资料丛刊

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二卷本)

罗宗强等著:《中国文学思想通史》

钱钟书:《谈艺录》《管锥编》

黄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丛书,三卷本)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

*
张海明著:《古代文论研究七十年》

宗白华著《艺境》

(六)民间文学研究方向

袁珂:《中国神话史》

*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

祁连休:《中华民间文学史》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史》

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

*
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

乌丙安:《民俗学原理》

苑利:《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


七、中期考核
本专业研究生实行中期筛选制度,其具体方法如下:

(一)中期筛选安排在课程学习阶段基本结束,正式进行硕士论文写作前,即第四学期举行。

(二)期筛选工作由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领导,研究生秘书具体组织实施。

(三)中期筛选的内容:

1
.政治思想表现(由院总支写出鉴定)。

2
.课程成绩审核(由系初审,研究生教育中心复核)。

3
.综合考核: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采取学术报告和口试两种形式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详细记载考核情况。综合考核的成绩评定以合格、不合格两级记分。

(四)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研究生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情况全面考核后,召开研究生筛选会议,委员会全体委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逐个表决自己的筛选意见,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表决同意者方能通过,然后写出简短评语填入中期筛选考核登记表。

(五)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将筛选意见交研究生教育中心审核批准后,公布筛选结果。

(六)中期筛选的标准:

1
.思想品德好,成绩优良及以上(平均成绩在80以上,学位课程成绩不低于80分),身体健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预计可提前完成学位论文,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系审核后报研究生教育中心批准,可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思想品德好,成绩合格(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学位课成绩不低于70分),身体健康,有科研和实践能力,综合考核合格后,可正式进入论文阶段。

思想品德差或成绩不合格(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下,学位课成绩低于70分),或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坚持学习者,或明显缺乏科研能力者,经院学术评定分委员会提名,研究生教育中心审核,报主管院长批准,终止攻读硕士学位,按学籍管理条例第十条处理。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一)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学生取得硕士研究生资格认证以后,于第四学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收集相应的材料,准备开题报告。院成立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指导小组,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进行审核,审核所选课题是否是学科前沿课题,是否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其收集的材料是否齐全,是否是完成课题所必需的资料,符合要求者,方可确定为选题。

(二)论文工作量要求:学生的开题报告通过开题报告指导小组审核后在第五、六学期完成设计工作,并完成部分或全部初稿。在第六学期上完成初稿,送导师审定,下半学期打印论文稿件五份,并写出1000字的论文提要送审,并进行答辩。

(三)论文质量要求。论文要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结构正确、语言流畅。

1
.学术性:研究课题应是某研究方向的前沿课题,学生应比较全面地掌握某个方向的基本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并了解其发展动向和需研究的课题。

2
.创新性:论文必须要能在表现学生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或提出新的论点,或弥补现有论文的缺陷,或改进和优化现有理论。

3
.完整性和连贯性:论文应适合该类文章的题材结构特点,逻辑性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论点明显、论据充足。

用词准确,层次清楚,语篇连贯,语言流畅,表意清晰。

(四)论文指导:导师应对学生撰写论文进行全过程指导和质量监控,使其完全按规定进行。

1
.导师应对学生规定进度和相应的工作量,审查学生的研究计划是否可行,检查其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2
.学生每隔两周应向导师报告研究进度和所遇到的问题,要求导师指导。导师应给以学生悉心指导,直到其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3
.学生完成初稿后,导师应进行严行严格审查,给以批示和和指导,不合格者令其重做或修改,直到达到标准为止。

(五)论文评阅与答辩。学生完成论文后,要进行送审评阅和论文答辩。

1
.聘请二位与论文有关学科的副教授及以上的专家评阅论文。评阅人应当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如果有一人的评语是否定的,学生不能进行答辩。应增聘一名评阅人,如评语仍为否定意见,则本次申请无效。

2
.成立副教授及以上五名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其中来单位专家不少于二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由副教授或教授或相当的专家担任。

3
.论文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的情况,就是否授予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得通过。决议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应当有记录。

4
.论文答辩的程序是:

1
)主席宣布开会,宣读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申请人姓名,论文题目等;

2
)导师简要介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及从事科研工作情况;

3
)研究生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30分钟);

4
)与会者提问,进行论文答辩;

5
)休会:导师、研究生、列席及旁听人员退场,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宣读导师和论文评阅人的学术评语,委员会就论文答辩情况交换意见,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就论文是否通过,是否同意授予学位进行表决,并作出书面决议。

6
)复会:主席宣读论文是否通过和对论文的评语。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论文经答辩委员会确定已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者,由答辩委员会向校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在补足博士学位课程后,可破格获得博士学位。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09: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科研能力及学术水平的基本要求
本专业研究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一)学术水平:具有较高的和扎实的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某个方向上达到学科前沿水平,较扎实地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二)科研能力:具有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善于钻研和思考的良好习惯。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选择多项研究课题的能力;具有合理设计科研项目,独立完成一般性科研项目,联合或作为梯队完成大型科研项目的能力。按时完成学位论文。
(三)具有就某个专题进行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的能力,能够按规定完成作讲座和学术报告的工作。
(四)在校期间,在完成硕士论文之外,在核心期刊发表至少一篇论文。
其他要求
(一)参加学术讲座(包括讲座、讨论班)
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从第三学期始,每学期至少作一次讲座或主持一次讨论课。每次讨论课应有至少两名教师参加,学生做完报告后,应给学生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档次评出成绩来。在校期间,参加至少一次国内或省内召开的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会议,并要提交论文,有条件时,应在会议上发表。
参见本学科前沿性课题研究讲座4次,可获得2学分。
(二)发表论文方面的要求:
根据自己的所修专业的特点,设计多项科研课题,并选择其中二至三项写成论文,在学术会议上,讨论会上和学术刊物上发表。
每次写出的论文应有导师批发,并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档次评定成绩。
其中一篇应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不能达到此项要求者,不能获得硕士学位。
(三)教学实践、社会实践

国家统招生应在第六学期参加教学实践一次,给本科生上2—4节课,需认真备课,认真写出教案,经导师和主讲教师同意后,方可上课。最后有导师和任课教师共同评定成绩。合格者,可取得1学分。不合格者,不能取得学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论坛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大人论坛 ( 鲁ICP备0903527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4-12 19:17 , Processed in 0.0573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