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振会,1979年8月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物理海洋专业,同年分配到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从事海洋预报和研究工作,之后,曾先后担任广西防城县任科技副县长、防城市水产局任局长和北海分局海洋监察处处长;2001年2月至今担任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兼职教授,国际环境法医学会(ISEF)会员。他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海洋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及海洋科技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一、海洋科技创新领域 2005年,高振会主持的“海洋溢油对环境与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该成果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海洋溢油对环境与生态损害评估技术理论框架,建立了海洋溢油事故调查评估程序。主持的“天津临港工业区滩涂开发一期工程海域使用论证”项目荣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该项目在首次在国内海域使用论证中采取专题论证的方式。
/ l) G! |" y0 c7 j7 q/ O高振会同志一直致力于油指纹库建设与溢油鉴别技术研究,由其主持的“油指纹库体系建设中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果通过专家鉴定,鉴定意见为“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物理方法等一套技术体系。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依据该成果,中心已获准负责建设全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油指纹库建设工作。
- | u2 t4 ?( e) o6 X9 b做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家十五“863” 课题“渤海海洋生态环境海空准实时综合监测示范系统”。该系统是我国首次将渤海的7种监测手段集成,以生态环境变化为目标的综合监测系统。目前主持在研的十五“863”课题“赤潮重点监控区监控预警示范系统”,将建设我国第一个赤潮重点监控区监控预警系统,为我国赤潮灾害防治、海洋经济持续发展服务。
$ H2 N$ l0 h. R# U2005年由高振会主持的国家标准,“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国标日前顺利通过审查,审查会意见为该标准具自主创新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P7 j9 b. i* ^
4 ]( H0 `6 i8 l5 E! g4 l二、海洋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 高振会积极开展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工作,发挥了海洋科技在海洋管理、公益服务等领域的促进作用。
" k. y! d {7 S将海洋溢油损害评估技术成功用于我国首例“海洋生态污染损害索赔案”中,开创了维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权益的先河。同时,将该成果应用于“金赣6”轮燃油泄漏对海洋环境损害索赔案中,为该案的胜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溢油鉴别技术用于他主持的国家标准〈海面溢油鉴别系统规范〉的编制中。将上述技术用于2004年8月的威海杨家湾网箱养鱼死亡事件调查,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鉴定报告得到了渔民和政府的信赖和认可,为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 u4 F6 R& M0 f8 W( r: ~5 Z将油指纹库技术成功应用于2006年2月发现的长岛油污染事件中。该事件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多个部委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高振会同志在事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组织开展了监测工作,拉开了本次事故调查工作的序幕。该事故具有发现时间晚,污染范围广,嫌疑对象众多等特点,是一次非常复杂的溢油事故。高振会同志作为专家组成员,在组织中心职工开展好监测、取样、分析等工作的同时,深入研究,向上级领导提出建设性意见。在他的主持下,中心利用溢油鉴别技术,排除了渤海145个海上石油平台溢油的可能,在千里之外的南海找到了溢油源。为事件的解决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强化了国家海洋局的作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威。
0 R$ p+ j) v, a$ g$ p高振会同志将综合监测技术用于北海区生态监控区及赤潮监控区中,在渤海湾赤潮监控区,建立我国第一个由浮标定点监测、船载快速监测、航空遥感监测、卫星遥感监测构成的赤潮监控预警系统。为确保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基本不受赤潮干扰,作为总技术负责人,主持了青岛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建立了国内首次针对青岛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的赤潮预报模式和赤潮应急消除系统等。: ?; q' Y# h6 {9 {: o3 Z
三、海洋科技管理 为保障海洋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振会同志在海洋科技管理岗位做出了突出成绩。2 G" i/ i5 `# ~5 Z
自2002年他积极组织申请各种资质。已获得《海域使用论证资质证书》、《海域使用测量资质证书》、《计量认证证书》以及青岛市法院认可的司法鉴定单位,经海洋局已批准本单位加挂“中国海监总队北海区检验鉴定中心”的牌子,是国家海洋局批准的首家检验鉴定中心,2004年1月,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成为海洋界唯一通过认可的单位。
% E. }6 F+ l6 o: M: Q作为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在其任职的五年里,引进硕士以上学历25人,聘用包括5位院士在内的16名专家做顾问,单位近四年有8人晋升工程技术带头人,有11人晋升高级工程师,大大提升了单位的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高振会同志与加拿大环境部环境技术中心应急科学技术部、美国水环境模拟公司等签定了合作协议书,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应邀参加国际会议15次,国内大型学术会议27次。与中国石油勘探研究院、中海石油总公司、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联合开展产学研。
- M9 F$ I3 n5 `7 f近四年来,高振会同志主持了10余项国家级重大课题(包括“973” 、“863” 、“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省部组项目,发表论文36篇,出版专著2部,荣获国家海洋局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荣立三等功三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