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介绍 : d5 \% j: P7 a. b
--------------------------------------------------------------------------------
0 f8 y, U% i8 E1 i7 V( I" B) z! H3 a6 U;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由海洋环境学院环境海洋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海洋环境保护中心、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所、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环境建设系、化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以及测试中心等单位组建而成的。学科的发展,得益于学校相关学科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长期研究的历史积淀和工作积累。新学院的建立进一步整合了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优势,学院的教学、科研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海洋环境保护的研究,学校第一个冠以“环境”的研究机构——海洋环境保护中心成立于1984年,之后与环境科学相关的教学、科研机构相继建立,1990年,获准设立环境海洋学硕士点和博士点;1994年环境海洋学科被批准为山东省重点学科;1998年调整为环境科学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199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同年批准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正式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2年得到国家“十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物理海洋与环境科学”的支持建设,同年,环境工程学科批准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03年设立山东省学科带头人岗位。. |/ N B; `+ P7 O
学院学科设置齐全,专业覆盖面广。目前设有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测试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等。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设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3个博士点和环境科学、环境工程2个硕士点。1 x* i" ~- j. r" p1 Z c: I' p5 h; q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特别是年轻的博士群体更是朝气蓬勃。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士笮教授是国内第一位环境海洋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鸿亮教授受聘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教授受聘为学院博士导师、兼职教授。学科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2名。教师有2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青岛市百名教育名家”称号。现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73%。现有在校本科生322人,研究生321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20人。
5 _9 k; P0 y4 j- W5 g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九五”以来,主持或参与了国家基础科学发展规划项目(“973”)、国家高新技术(“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以及省部级重大或重点项目40多项,发表论文500余篇,SCI、EI收录80多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0余部,以及一大批应用研究成果。
( P' r/ K* W& e' r6 [, f% L 冯士笮关于拉格朗日余流和物质长期输运的研究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被美国《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和水利学杂志》评价为“一个重要的进展”。他所建立的新型的长期输运方程,被国际上一些学者成为“拉格朗日余流输运方程”,已在美国切萨皮克湾,欧洲北海环境研究中获得应用和好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是我国环保和污染治理的重大工程之一,在这一项目的研究中,海洋大学荣任技术专家组组长单位。
* S! c/ l4 x/ m/ l: ~ 学院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和俄国际合作,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几所大学的有关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每年均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应邀前来讲学或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u+ E4 N5 s3 z8 a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扣时代脉搏,瞄准世界前沿与时代课题,着眼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全年推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培育优秀科研成果,培养优秀人才,提高综合竞争力,为学校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建设做出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