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专业介绍 近几年来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系和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直从事含油气盆地分析、油气藏描述和油气藏评价研究,在早期油藏地质研究上,学科方向涵盖盆地构造演化、盆地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储集岩成岩演化及其评价、有机地球化学及资源评价、油气勘探目标选择等方面,从盆地的形成、改造到油气成藏规律等基本理论研究到油气勘探开发等经济地质学研究,以油气聚集、演化、成藏为主线,多学科综合分析含油气盆地为特色,并在油气成藏理论研究上有一定创新,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在油田勘探和评价阶段以储层地质学为理论基础,综合研究油气藏地质特征,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对油藏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岩石物性和流体分布进行综合表征。在油田开发初期,综合利用微构造分析、微相分析、油水井产量变化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二次采油效果进行分析和预测。在开发后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动静结合分析,研究储层类型及水淹规律,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领域。研究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直接经济效益逾亿元,多次获省部级奖励。 21世纪我国对油气能源的需求急剧增长,迫切需要各油田增储上产,提高采收率,对石油专业科研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世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实践已经表明,油气藏综合描述技术的进步,在指导寻找大油气田和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本学科设有储层地质学实验室、油气田开发实验室、复杂油气田物探方法实验室和地球探测信息技术实验室等。 二、学科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 | 储层地质学积及油藏描述 | 以储层地质学为理论基础,综合综合运用岩心、地震、测井和测试资料,对储集岩的类型、性质和分布进行研究,对沉积相和储层岩石学及成岩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储层孔隙有利相带的保存和演化规律;通过流体历史分析,研究油气注入的期次、时间、运移方向,总结有利于油气储层形成的沉积地质背景和控制因素,建立沉积—成岩—成藏综合模式。在对储层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方法对油气藏进行描述和表征。 | 复杂油气藏勘查方法 |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⑴复杂油气田物探方法技术的研究:山地不规则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复杂地质区静校正与噪音剔除技术、AVO技术、滩浅海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GPS授时地震仪的研制以及检波器藕合研究等;⑵地震信息处理软件系统的研制与开发:稳定波束射线追踪技术、地震建模技术、自适应叠加偏移、高阶绕射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速度分析、地震正反演验证技术、叠前波阻抗反演、海水鸣震与多次波压制以及海上虚反射模型反褶积剔除技术等 | 海洋资源探测技术 | 本研究方向对中国大陆架及邻近海域为对象,重点研究中国边缘海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过程,发展高分辨率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河口、海岸带浅层沉积作用,为海洋环境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撑。其特色在于深部构造研究和浅层沉积环境研究的结合。 |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实验和计算机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能较完整系统地掌握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开发领域内一个方向的理论、方法和现代化手段,了解与本学科相近或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况。能够从事储层沉积学、油气藏描述与油气藏表征以及复杂油气藏勘查方法等某一方向的分析和科研能力;可分配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海洋油气、工程勘查以及政府决策部门和大专院校的科研、生产、教学、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和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