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地址:http://www2.ouc.edu.cn/yzb/Article_Show.asp?ArticleID=709, ^6 R" S7 a9 R; n. T* t( Q
090801水产养殖专业考试科目: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090802捕捞学、090803渔业资源专业考试科目:普通生态学与鱼类学 普通动物学为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动物的形态、习性、分类与系统演化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动物学的概念、发展史和动物分类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各类群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深入了解动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的演变进化过程。
: f: \0 U8 [: Q( _) I9 P, O& I2 ?1、题型结构
1 w9 z% D3 E% M5 `/ @* ]% p选择题15分(单选,每题1分);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简答题25分(每题5分);论述题10分(每题10分)。
6 d+ w' k: R1 V M4 M1 n* X2 c共计75分。
1 E0 q+ y: x$ @2、内容结构
6 ^5 ~5 [0 B) } H4 y6 P1 z- g绪论与动物进化基本原理(5%)、无脊椎动物(55%)、脊索动物(40%)。
* T1 x2 O0 d/ b4 [生物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动物学定义及分支学科,动物学研究简史,动物机体构成,动物分类、命名基础知识。 动物进化原理,生命起源与动物进化的例证,动物进化规律和进化谱系,动物地理区划。 2、无脊椎动物
8 D( r3 _* w& A; P4 {1)
; c0 k2 U4 ~6 Q原生动物3 I: d+ ^4 x0 H' A* U$ h9 @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及代表动物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的经济意义。 2)
% p- X) z9 u& g" C2 I/ G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多细胞动物的共同特征,个体发育,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假说。
" c3 ~( H1 F; ^% d9 W3)
5 T" C+ f+ u- |5 i `1 I海绵动物门
0 t. f1 ], s3 M" r! T) ^. d4)- U* m6 R# v6 L) }, X/ M
腔肠动物门. X% T4 L! [9 o. x9 u6 R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的主要特征。 5)
+ w: E9 R% H) C* Z扁形动物门
9 E+ H, U% H/ u, k-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及代表动物的主要特征,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及更换寄主的生物学意义,中胚层出现在动物系统发生中的意义。
- Z$ D D+ _/ E! E: F4 }2 {6)2 U7 I5 K( I9 r5 U
假体腔动物
* k; w: ^2 K' Q" t& H$ f! m7)9 |& x4 B( N$ u$ z* R% ]& Y
环节动物门
2 W4 @, L( ]8 w! B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多毛纲、寡毛纲、蛭纲的主要特征。 8)1 M1 P/ N5 |. x o+ E) C
软体动物门
+ u$ o% n: z0 C; D9 N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纲,瓣鳃纲、腹足纲和头足纲的主要特征及常见代表动物。
7 W- \' Y8 B) \, F9)9 N2 f2 }9 F- A- c* X
节肢动物门# M8 Y6 m+ c$ v7 e: P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纲,甲壳纲、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及常见代表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0)
# |) q, \) w% U棘皮动物门
7 |5 ~5 }8 ^* X5 g. W2 P1 q棘皮动物门及其代表动物的主要特征,棘皮动物门的分纲。) J% H, }" f! x5 Y
11)8 [( C6 u) C s9 j% F
半索动物门 3、脊索动物
' N$ e+ x2 u; X2 b; @ R& H1)" l j' n1 j8 N$ |# w
脊索动物门
4 \1 z' ]: l) l; z. q+ T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各亚门的主要特征,脊索动物门的起源。
8 a/ ^; ~. D$ A" H4 [' ~( p2)
4 w+ z0 \7 W' T; ~圆口纲
& m2 l0 j r; }6 A- c9 y, ^$ T3)9 s# f- g- s" C* {# M* d+ `# Z
鱼纲7 g6 b& Q4 Z% e6 F2 C- d, c
鱼纲的主要特征、分类、起源与进化,鱼类的洄游,鱼类的经济意义。 4)
0 j% \2 {; |2 `% X D8 C4 G两栖纲4 A, u6 Q1 x3 S0 N+ o# ]' }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分类、起源、进化及其代表动物。7 X) N m& M+ d6 j! l- d6 |
5)
1 r' J+ v2 ^: b$ [$ e1 [' K爬行纲9 {) j% Z7 j% @0 _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其代表动物,羊膜卵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爬行动物的起源和经济价值。2 X) N+ Q8 {8 w" m' u. d F6 O
6)
' e! i- p$ J- f% P2 i鸟纲
( |* \/ X8 D& k5 A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主要特征,鸟纲的分类及代表动物,恒温的生物学意义。* O* g* t" B' M" o6 h
7)
5 n" ]6 N* e9 M# K, {哺乳纲4 p5 E( g9 t, g" {# ?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各亚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胎生和哺乳的重要意义。
7 z% T6 }; |* G& y0 l7 ?$ C
4 ]' j3 F- C, R9 O1 G% I& @! B普通生态学是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目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考生应了解生态学基础知识,掌握生态学基本研究方法,利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分析资源、人口和环境等社会问题。' d, {' A* a9 W+ w; {
二、试卷结构
% }, e& k3 y4 d& p1、题型结构
4 x/ T0 Z1 k$ h# y. z选择题20分(单选,每题1分);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简答题25分(每题5分);论述题20分(每题10分)。
1 M8 t y5 i0 u, y" M共计75分。
( s' p4 T' {/ [: {/ W5 k2、内容结构
: s7 t; j% L% j2 M, b# F绪论(5%)、生物与环境(20%)、种群生态学(20%)、群落生态学(15%)、生态系统生态学(25%)、应用生态学(15%)。
# p# k$ ~: ~2 ^" a/ P% c& K1、绪论, r+ u a& k2 D; d! m
1)
2 ~( ?! h; W4 T7 M生态学定义
' i7 U, h9 r' D1 X/ |$ ]5 w0 q2)6 ]8 ?! H2 u4 ~: h
生态学研究对象' @0 h) a9 l$ B5 b! A
3)
! T- J1 \& S' h- V# o) N2 s9 n O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8 B0 a! D2 f8 H; M* x4 x( P H$ i4)( e# I0 D" I( V2 N7 G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7 A. T2 q9 d% F8 O8 l% B6 `5 R
5)2 A. z1 T% S7 N8 Z, D- O3 D
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 X* M- w8 R8 x% E( n6 r5 C7 [2、有机体与环境
9 U8 I G* j8 F1)) R A, `- p" n+ b- ]# H
生态因子概念及其分类7 b" y5 z! v! I
2)/ i, ~- l& `2 t. v
环境因子(温度、水、光照、溶解盐类、溶解气体等)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G* K( _# j: U& k! j& ~' B {6 Q
3)
2 ^) a0 v! a) p& f2 z/ w/ ~- y利比希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性定律
8 c% s2 \$ i) n/ z3、种群生态学6 t. p3 _6 p" B0 ]; X0 j6 w
1)# [- x0 n* Z1 X( H1 u) x: _
种群的概念及特征
$ ?' ]8 o* |1 j2)
6 k+ b" L1 u( A# e种群的结构及增长模型8 f: Y9 ]8 O; F- A/ l
3)
0 v% o5 a$ d% O# D' p8 z' H6 [: F物种遗传变异和选择
' H3 t/ B2 u9 W# ~, B [" C2 D4)( `1 m! R/ V" W! N
物种形成
+ z- @- z$ w( G5 k9 v$ F3 |9 r5)/ f* n; {" a, v5 X9 V# l& ~! A
生物的生态对策
! [/ g; A) n4 n/ [+ U) k6)种内关系/ [( Q/ t% O& s) A0 x$ }% o l
7)种群的动态及其调节
% p: H3 e$ A! G9 \# m* r) \% A+ U- b4、群落生态学3 B# E- m* }9 W9 T% G3 A4 ^0 M
1)
% t$ x7 p! u; d2 V群落的概念及其特征3 A+ e) C1 B( T
2)
% Z4 u; B# p+ a& w0 L群落的结构及动态- z! `+ l0 t7 Q) p r& \; H
3)5 M$ V' T+ c, ^1 T/ ~
种间关系及其特征! p6 y3 ^; z5 U! c5 f
4)% z: Z! I0 B) q2 w4 Q9 ~
生物群落的演替
* |" o4 {. ~5 I3 e& _5、生态系统生态学* e9 c" Q. t, E5 ]
1)0 \9 C* t, Z8 ~: n& B7 I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1 v" h- @. f* T5 {; |6 s" C
2)2 H9 U: b8 D* _% A! S8 o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7 c6 F% b3 J9 Y9 i- Y) m+ o! J# |- ^3)$ i# h9 }4 @9 r2 q3 |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 G( P- b( p. @6、应用生态学
! u( k p: B4 w2 @1)
% h3 P, {6 k& [2 _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4 _' X8 ~/ {6 O2 x9 \+ T: n: \
2)
9 n/ ^8 g5 {" G" y: D7 ^& e'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B; k; z, D" B4 @( a5 V F
3)
& b6 Q7 T' n% z, c) Z% E生物多样性与保育
/ B8 x! s& W% F7 R& q( X; [1 S' j, n4)
2 h, V4 ^ ^3 W7 P/ @: u水域的富营养化和赤潮1 b( R k/ p0 s2 I6 Q
5); m/ i1 [( [+ j# M8 C' \3 X# B/ n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0 V! k4 y; X" ?# j* j$ o& U
) X% n0 F3 k" n2 v1 ?
, U/ V" _7 b9 L% t- t鱼类学是水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研究鱼类形态结构特征、分类为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鱼类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考生应掌握鱼类形态和分类基础知识、基本研究方法,了解重要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 N# c) f0 e3 a9 b3 f$ u, V
填空和填图15分(每空0.5分);名词解释10分(每题2分);简答题30分(每题6分);论述题10分(每题10分);检索表的编写10分(每题10分)。; H! L4 M) m4 E$ h! k" T
共计75分。+ ?& F5 R' `+ y; u8 W& K
形态部分(70%)、分类部分(30%)。
, K: @; J! H6 I! a
) q) v3 x. {; e$ |# R. d1)
9 Z1 C" x' B& t( L x3 ]鱼类的外部形态和常用测量指标,以及基本专业术语。, n( S5 M& c' U! `+ r6 s
2)
" v) D' }; R) o3 o# V鱼类皮肤的基本形态结构,衍生物的来源、种类及形态结构。
& e, l* V5 [3 [. K) m0 a& E3)2 S9 l5 j7 e# X, f6 \) [( F
硬骨鱼类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
: E Z- \$ ], [; y4)
, x& S# s0 u, M' D/ H4 J鱼类肌肉的种类、形态结构及功能,发电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K+ ]. w3 s) V& T2 Q4 E5)
; H1 t. x W7 C: R( t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p0 M& q' h0 w3 u
6)( A7 E( L7 P( v$ U3 x9 s X
鱼类鳃的基本构造,辅助呼吸器官的类型,鳔的构造与功能。1 B7 w& C. ~" {( }# Q& f
7)
. P& Y, t, h/ g2 r& S i" X鱼类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心脏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 Y. }9 M B1 ~2 G8)
5 X! f# E3 [, X% ?7 Q, ^鱼类泌尿生殖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及各器官的功能,渗透压的调节机理,鱼类的生殖方式。
9 E1 w6 K1 s( I1 _" n: `7 l, G, {( M9)$ Y. A5 _/ C2 Y0 {, o3 P
鱼类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C4 L# W: j8 Z! }
10)& x- Y: S: N7 Y' i
鱼类感觉器官的种类、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Y' B+ A" q4 q. c' G# E& x
11); Y6 H" Q: c* T) h0 S
鱼类主要内分泌器官的种类和功能。
. R, H7 s! b8 G1)* i6 R+ N, ]/ T, \- t0 c
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 T: G, i6 N% f+ D9 S2 \2)1 p; `' d' s- n! M6 L4 ?/ }0 Q
分类的基本方法。
5 L- z' K" z% } ^3)- K6 s. Q2 z6 [. C' j) X/ F8 H
鱼类分类系统的结构体系。
1 Q6 _, V( ]7 {1 K! Z3 y! Z" ]4); E* [+ |& }' e4 J5 j+ a9 b
检索表的编写与应用(鲤形目或鲈形目)。
$ \1 X' l( v$ }' h5)/ r2 O4 ~' y' k1 K
圆口纲及代表种的主要特征。/ c4 f j6 I9 E6 u8 T3 V
6)
. o$ _7 X! y2 k8 z9 n软骨鱼纲及各亚纲、总目、目、科、属、代表种的主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 O" M' q$ r) C- K- U7 u* u V; x7) 硬骨鱼纲及各亚纲、总目、目、科、属、代表种的主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