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
- G( _, j5 O8 d2 ~" N" T' K
1 ]( D+ _# \# d/ ^) [2 V% g+ I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简介! J* c3 z6 j A' E5 U# v$ @ k7 P
1995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工程委员会决定在世界范围内挑选和资助建立5个地区性“植物与水生生物工程中心”,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发展与进步。“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该组织资助建立的5个中心中唯一的海洋生物工程中心。“中心”于1995年7月13日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洋大学校长、著名海洋药物学家管华诗教授任“中心”名誉主任。徐怀恕教授 (已去世)任“中心”第一任主任。微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池振明博士为第二任主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席、马里兰生物工程研究院院长、著名海洋生物工程学家Dr. Rita R. Colwell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教授任“中心”顾问。( V& Z$ L3 u+ |* i; s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签订工作合同向“中心”提供经费资助。“中心”的主要任务是:) i& O1 {/ y: O6 |
1、为亚洲地区青年科学家开设短期高级培训课程及高级研讨会;
3 v/ Y8 N5 g. r6 i& G2、接受亚洲地区青年科学家在“中心”做研究工作和学习(访问学者);
7 C i9 c# ^! y5 ]( t+ U: P3、在亚洲地区起科技带头作用。$ E6 W0 d7 u+ Z
1996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Dr. Federico Mayor授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工程委员会主席Dr. Indra K. Vasil教授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青岛海洋大学校长管华诗教授签署了“中心”的长期协议书。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许智宏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中国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官员,青岛市副市长李乃胜,曾呈奎院士和冯士笮院士等出席了签字仪式。
' I, x* w' v& B * Q+ [! N5 S$ X2 x: k
二.该“中心”的主要活动
7 I8 u2 j; k3 D4 R 7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向“中心”提供了25万美元的活动经费。该“中心”已组织了有关水产养殖动物病害及其防治、海洋经济动物养殖技术、海洋药物和对虾病害防治技术等4次高级培训课程,共有85名来自亚洲地区的青年科学家参加了培训课。 还组织了有关海洋生物工程、虾病控制和细菌多样性的3次国际会议和研讨会。 如: 1996年1月14日~25日组织了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诊断与控制”高级培训课, 共有22位学员参加了该培训班。 1996年9月17日~28日 举办了 “海洋经济动物养殖技术”高级培训课, 共有22位学员参加了该培训班。 1998年10月10日-14日该“中心”组织了“对虾病害及控制技术”高级研讨班,共有30位亚洲地区的专家出席。1998年10月6~9日组织了“国际海洋生物工程学进展与展望”学术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206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 1999年9月5日-14日, 该“中心”组织了“亚洲地区虾病问题及虾病的环境控制”高级培训课程, 共有17名学员来自东亚和东南亚6个国家和地区, 8位知名教授授课, 其中两位来自泰国和菲律宾。% Z+ Q' h, X8 ^: w) g- ]# T/ a4 {; a: ~. D
2001年7日-12日,该“中心”举办了“亚洲地区海洋细菌多样性”国际研讨会,共有40 多名国内外专家出席。 ]( w* s" z' z4 D: N: U" P7 h
2001年10月9日-23日, 该“中心”举办了“海洋药物、海藻化工产品及海藻栽培技术国际培训课” ,共有 47位国内外青年学者接受了这方面的培训。 到目前为止, 该“中心”已接受17名青年访问学者在“中心”做科研进修。 派出访问学者2名 (1名前往美国, 1名前往泰国)。. P* ]* G7 N6 C) R: {
2 e! D1 K7 _6 x* B% G% w
该“中心”的海洋微生物研究组还积极参加各种国际合作研究:) h$ u; |3 P; ]
1994年-1997年期间完成了“对虾苗期细菌病害的诊断和控制”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该项目共得到90,406欧元的资助, 参加该项目的国际合作者有Jean Swings, Patrick Sorgeloos (比利时)和 Brian Austin (英国)。8 H2 q! C+ q: C) O
1999年-2002年期间, 完成了与英国的达尔文国际合作项目: 山东省沿海细菌多样性的研究,该项目共得到35,655英镑的资助。另外我们还与泰国和越南进行了国际合作研究。" I0 r! O% ^4 u4 R- O8 ]1 R
2002年接受了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两位青年学者 (优先考虑一位来自于柬埔寨的青年学者, 一位来自于菲律宾的青年学者) 和一位来自于国内其他水产大学的青年学者到该“中心”学习培训和学习海洋微生物技术。同时送海洋生命学院的一位年轻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其他国家从事与海洋生物工程有关的研究工作。
6 P" x( f) ]: I) y3 S& g) y) g7 Q 2004年和2005年我们举办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培训班, 邀请法国INSA-Toulouse真核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 Jean Marie Francois教授和他的助手7-8月份来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用英文讲授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并让学员有机会具体操作分子生物学试验。
& }0 \: o, d! I+ a% [ 2006年该中心主任池振明教授将前往西班牙Cadiz大学和 英国Plymouth大学给这两所大学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讲授海洋酵母菌及其应用的课程。 + o/ N; s& p' Z; U7 K! E
1 ~4 _5 o; q8 d! W2 g三. 该“中心”海洋微生物组开展的研究工作
, P6 f& Y2 P+ e5 e! R 与陆地一样, 海洋微生物资源极为丰富, 并且发现了许多细菌、真菌和微藻可以产生许多生物活性物质。 国外在海洋微生物资源和微生物多样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规划把我国的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列为重点发展和研究的方向, 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的研究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方向。 过去海洋微生物实验室在徐怀恕教授领导下, 经过多年的努力, 在海洋细菌多样性研究方面也累积了许多工作基础,现在本实验室保存的海洋细菌就高达1000多株, 其中许多细菌菌株可以产生有实际用途的酶和发酵产物,对鱼和对虾细菌疾病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但至今还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应用。所以我们决定在今后数年之内该“中心”海洋微生物组将在海洋微生物资源、海洋微生物多样性、海洋微生物基因资源和海洋微生物发酵产物和应用方面进行研究。
) z+ }9 K* m4 z& W, K2 J * [& F- W' S X. X {- w* b
1. 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研究 重点研究我国近海海洋细菌和海洋酵母菌的多样性, 以便建立我国特有的海洋细菌和海洋酵母菌种库。 - ]1 Y8 R1 S9 ]6 U' n; p
2. 海洋微生物发酵产物的研究 在获得大量海洋细菌和海洋酵母菌株的过程中, 我们主要研究这些海洋微生物发酵的产物, 包括海洋微生物产生的各种酶、生物活性物质、肌醇、海藻糖和胞外多糖, 这些发酵产物在食品、医药和其他行业中具有重要的用途, 争取在3-5年内有一个新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得到应用。
$ P& D2 p8 [$ h6 V+ ^1 n3. 海洋微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 在获得有生产价值的微生物之后, 利用这些微生物的基因组DNA构建基因库, 这样我们可以从这些基因库中获得许多新的基因, 便于改造其他生物或用于其他目的研究。同时可以在有协议书的条件下给国内外同行提供有关的基因库,扩大我们的影响。
* G( O" @5 {. y5 S) q+ P4. 海洋微生物工程的研究 特别是海洋细菌和它们的发酵产物,如海洋细菌酶和生物活性物质在水产养殖和鱼虾病害控制方面的应用。
+ C- Z7 J( C1 ?5. 水产养殖动物细菌病害病原原毒力基因的克隆和DNA疫苗的研制 主要研究鱼和虾致病细菌和病毒致病机理、毒性基因的分离、克隆和表达, 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生产抗细菌和病毒病的疫苗。
' @$ d0 `1 \8 O/ o% L+ k$ n% d9 e6. 海洋细菌蛋白质组的研究 海洋微生物研究组对海水养殖致病细菌的多种致病因子 (胞外蛋白质)和有益菌抑制性蛋白质(胞外蛋白质)的基因结构、克隆、这些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这些微生物在控制海水动物病害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研究, 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编码这些蛋白质的基因如何进行表达调控、这些蛋白质如何进行分泌、分泌的途径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研究非常需要蛋白质组技术, 我们正在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马塞微生物研究所吴龙飞博士讨论如何在着方面进行合作, 开展海水养殖致病细菌和有益菌蛋白质分泌机理的研究。3 ^! }$ v0 R$ u+ e6 N3 f; R
9 T& `0 H3 h9 d; o8 Z- c- X |